肖泽颖:您刚才说到这个使命,而且刚才还谈到作为部级干部经常深入第一线,您曾经把自己称为是一名冲锋的战士,为什么还要去冲锋?
【何建明】:你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的我的同事、朋友包括家里人都会提出来的,但是有的时候我认为不冲锋不行。为什么呢?既然选择了文学,选择了我要去关注那些我所需要的关注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放不下。比如有的时候一个普通人找你,普通人找你的话,当然有的时候我解决他日常的东西,如果文学这个角度,他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他是一个乞丐,他是一个在西单的地下道弹琴的那个西单女孩,我都会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在他们身上代表了这一个时代的某一个群体,关注他们就是关注了我们这个时代,关注了这个国家。当别人没有去写的时候,你就得去写。我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迫使我自己不断的写,不断的推向极致。为什么呢?太多太多,国家的事太多,老百姓的事也太多,所以别人没有写的时候常常让我感觉为什么不去写,为什么我可以去写的时候而放弃呢?这种为了就会迫使我这样做,这就是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来自于自己内心所要追求的那些东西。人家说你已经混到这个份上了可能什么都不用做了。但是当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如果你想不做的时候你的生命基本也就终止了,因为你活着没有任何价值。就像你电视工作者,当你热爱电视工作的时候,让你放弃摄像头的时候你会束手无策,你会碌碌无为,你会什么事都觉得烦躁,因为你不知道干什么,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才是最可悲的。一个人有所追求,而在追求过程当中得到某种满足的时候,很有幸福感的时候才是充实的人生。
肖泽颖:我们举例来讲,1995年的那部作品《共和国告急》揭露中国矿难内幕的报告,您当时为了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深入矿区,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和黑矿主进行较量,甚至被他们拿着枪对着您,您还继续进入采访的状态。我想知道这真的很重要吗?这个作品比生命更重要吗?
【何建明】:第一那个时候是比较年轻,不怕。没有想过那么害怕的事情,因为我自己也是个小人物,你能拿我怎么着呢,这是一个。换现在我是不是考虑多一点,可能是会这样的。但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小人物,你如果是一个黑矿的矿主,可能比我架子更大,你把我打死了,你想挣钱也挣不着了,我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另一方面我如果不去的话我采访不到那个事的,所以你怎么处理我都行,我只要采访到材料就行了。所以当时想得这么简单,也是那么做的。在那个时候你说什么重要?我的生命当然是非常重要,但是当我认为可以唤起另一个生命跟他比较的时候,他不值得把我杀了,那我觉得我生命不会存在问题,即使受一点惊吓,但是不至于被他枪毙了,干掉了。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最终目的是要获得采访的材料,所以我要去深入。但是实质上后来也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现在出去采访,比如抗震救灾,突然来一个,你这个生命也会很危险,我上次在512大地震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地方去采访,一个大石头滚下来比这间房子还大,我们正在吃惊的时候突然我们刚刚走出来没多长时间,大概走了五分钟,然后地动山摇,是什么呢?余震来了,我们一个团里的其他人,他们在成都吓得,问我们怎么回事儿,怎么样,其实我们刚刚离开那个非常危险的地方,这种事也会有。就是说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写作,你为了实现写作的目标或者说你要获得第一手材料,有的时候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而这种代价我认为是值得的,即使发生万一,他也是值得的。
肖泽颖:你当时没有什么矛盾吗?
【何建明】:没有什么矛盾,实际上这部作品是92年写的,92年93年就在写,获奖是95年,发表是93年94年的时候。在当时我想得非常简单,我的生命不值钱,我的生命不值钱的前提下我要去实现我的采访对象,现在我认为自己生命比以前是不是值钱一点,但是为了某种目标和任务的时候,生命依然是放在第二位的,生命所有的价值都是实现我所追求的那些东西。当我这个追求没有了,生命也是不值钱的。所以他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一种关系。我们过多的看重生命,你的自然生命当中你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做出个像样的事情,你的生命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你想想看,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就像死去了,人家都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死去了几百年几千年依然还活着,我认为这有他的道理。当然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有权利让他平平安安。但是还有一个前提,当某种职业或某种事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可以让它闪出光芒,也许就是死亡后的光芒,也许是死亡的瞬间就是光芒,也许你没有死亡也同样光芒,有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是在那个阶段和在那件事情当中做出取舍。
肖泽颖:您觉得这部作品《共和国告急》,最终它取得的这种社会影响力和它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何建明】:尽管那次采访我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非常艰难的人和事,当我写完这部作品以后,我在呼吁各界要关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现实问题。我在20年前就在呐喊,今天人们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那个时候人们是麻木的,没有在乎,因为改革开放时间不是太长,大家觉得好像挖点矿没什么关系,污染点环境没有什么关系。现在看看,今天雾霾是那么严重,环境那么重视,如果我们在那个时候就关注这样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我最近看到北京政府要用一万个亿来治理雾霾,一万个亿等于什么概念,你要创造多少国民生产总值,我们多少人,最后弄了半天流血流汗,回过头来重新去弥补我们曾经付出的那种无为的或者有害的劳动。所以当初这部《共和国告急》,20多年前我就写这部作品,有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这部作品我觉得能获奖或者说今天人们还提起它,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当初是第一部反映环境和资源问题以及矿难问题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所以我非常欣慰当初的选择、付出这样的代价甚至生命危险的代价是有价值的。
肖泽颖:《落泪是金》,当时是在什么样一个背景下创作的这个作品?
【何建明】:这个作品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现在的总理李克强当年是团中央主席,团中央当时提出一个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学里读书有困难的孩子,类似像希望工程这样一个工作。因为社会上对贫困大学生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希望我去写,然后让社会都来关注,我当时就写了。我写了以后,吓了一跳,中国贫困大学生这么多,还有这么多辛酸的故事。所以走了将近一年多时间,当然不是天天去,因为我是有工作的。但是我确实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采访了三百多人,走了40多所大学,就这么走过来的。也是流了一路的泪水完成了这部《落泪是金》,所以当时写作过程并不复杂,就抱着一个要把贫困大学生的这种状态反映出来,让社会来关注。因为我对地方大学不是特别了解,我一直在部队工作,没有想到我们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还有那么多孩子念不起书,我第一个例子就是发生在陕西蓝田白鹿原的那个事件,夫妻两个就是因为说他的儿子要上大学,还没有去,把他们送到县里的一个中学他已经害怕了,说听说送到那个县里中学的孩子都能上大学,他父亲一想麻烦了,这个孩子要上大学的话我们家里要欠多少债,想不通,儿子不愿意,还要继续读书。夫妻两个人想不开,双双自杀了。你说是愚昧吗?有点愚昧,是落后吗?有点落后。但是最辛酸的是什么?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渴求着孩子出人头地,希望他们有作为,结果当他们真正要去上大学的时候,他们害怕贫困交不起钱,害怕没有脸面,结果把自己的生命结束了,这么多的人间悲剧,这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发生在社会主义的人间悲剧,所以这个一直纠着我的心,然后走了一年,完成了一部作品题目也是叫《落泪是金》,落下来的眼泪,这个眼泪四种人的眼泪。第一种就是孩子们,贫困大学生,他们为了上学好多孩子星期六、星期天都要去打工,广西一个孩子民族大学,一天只有5毛钱,早上不吃饭,晚上不吃饭,中午吃五毛钱,买一个馒头吃一个汤。我问他怎么能支持得住?每天扛不住在民族大学操场上跑5圈跑10圈,然后提提神去上课,晚上的时候累得不行了,完全跑10圈累得不行,往床上一下就睡着了,就这么支撑着上学。听着非常的辛酸,眼泪就这么出来。还有我们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学,他们付出的代价,刚才我讲的这些事例数不胜数。第三个我们的社会,为了这些孩子,有的就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有一个北方的老人,自己用了20多年时间蹬三轮车,把自己这20多年蹬三轮车赚的钱给了这些贫困大学生,这个老人曾经在09年是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让我掉眼泪。所以这部书的题目叫《落泪是金》,就这么写出来的。
肖泽颖:后来《落泪是金》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也为贫困大学生争取了3000万甚至更多一些的资金,你怎么看?
【何建明】:这是15年前的事情,现在已经16年了。当时是这样,这部作品出来以后确实引起了社会极大的活动,海内外的报刊特别的关注,天天铺天盖地的关于《落泪是金》的情况。我记得好像是在第二年的时候,团中央有一个机构,关注贫困大学生的一个机构。受到了社会资助将近3千多万,整个社会各大家收到了捐款就不止这些钱。后来中央领导也做了重要批示,所以后来出台了很多很多国家的政策。通过这部作品反馈的情况,让我感觉到也没有想到,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能引起社会这么强烈的反映。当初美国纽约时报都报道了,我天天接受外国的采访,那个时候名气很大了。在大街上都认识我了,这是谁谁,现在没人认识我。这说明什么?一部好的作品,能说到老百姓心坎上的作品会引起极大的反响,对一个历史的进程都推进了。所以接下来的几年,贫困大学生的政策、辅助、条例什么绿色通道等等都出来了。去年《落泪是金》举行了15周年的新版本的首发,好多当年的学生都在讲这件事,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我想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除了书上写到的以外,很多人后来将近他们统计了个数,大概有上千万贫困大学生,因为有我这本书引发了社会整个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国家的政策也出台了,所以近一千万贫困大学生受益,所以我觉得我很高兴。我高兴什么?我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事情,我做了一件我没想象到的,比我想达到的效果更大的一种社会效果,我还没有想到的就是说,毕竟我们这个国家,有什么问题一旦国家全民行动起来它的力量是多么了不起。所以一切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走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中国是有大有希望的。我们即使现在碰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清醒的去认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一概不在话下,这就给我一种信心和力量。
肖泽颖:发表《落泪是金》之后,对于中国的贫困大学生,国家有了很多方面的一些捐款,很多方面的支持。最后也会成为为党和国家执政方面提供了什么样的指导?或者说是作为一种蓝本。